參加會議的人,有大河村原始居民,有后來加入的流民,有剛剛落戶不久的工匠,也有許多為了孩子讀書在此買地落戶的商人……他們都是親眼見證著大河村越來越好,大河村變成大河鎮之后,離云省第一鎮還遠嗎?
于是,還不等趙鐵柱號召眾人捐款,底下的人就紛紛舉手。
第一個舉手的是朱老婆子:“我捐五十兩銀子!”
趙鐵柱一驚,他知道朱家在做皮蛋生意,生意也很好,但沒想到生意竟然好到了這個程度,一開口就是五十兩銀子,都不帶喘氣兒的,足以說明,家底豐厚。
他開口提醒道:“咱們村前年的集資每年都能拿分紅,但這一次,是無償捐贈,也就是說,這條運河后續不管給大河鎮帶來多少繁榮,捐款的人都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咋沒有好處了?”朱老婆子反駁道,“運河修成之后,大河鎮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咱們大河鎮的每一個人不也會越來越好麼。還有啊,只要是捐款的人,名字就能寫在功德碑上,以后我老婆子死了,子孫后代也都記得我老婆子為大河鎮做出的貢獻,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
王嬸子用力點頭:“沒錯沒錯,這是天大的好事,我們王家捐五十兩。”
趙老太太不甘示弱:“我們趙家也捐五十兩銀子。”
后頭不停有人舉手。
只要是在大河鎮做生意的人,這兩年來都賺了點錢,賺大錢的捐五十,賺小錢的捐二十,還有些單純的打工人,基本上就是二兩三兩往外掏,當然也有窮一些的,這部分人也會象征性捐個幾百文錢,不一會兒,捐贈箱里,就裝滿了銀子和銅板。
趙鐵柱讓徐昆清點金額,最后總數是一千八百兩銀子。
他不由感慨萬千,當初大河鎮為了修建集市在村里集資,連湊齊一千兩銀子都難,全靠趙大嬸子補齊,可這一次,他還沒發力號召,趙大嬸子也沒參與,就募集了接近二千兩銀子。
大河鎮的人,真的富起來了。
他感激的開口:“謝謝大家的慷慨解囊,大河鎮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一定會成為云省第一鎮。”
這次會議共募集了一千八百兩銀子,村部經過討論之后,由村里財務拿錢湊到了二千兩銀子,一齊送到了平安縣魏縣令手上。
這件事傳開之后,王家墩也不甘示弱。
他們是第一個加入大河鎮的村,如今大河鎮要辦大事,王家墩怎能袖手旁觀。
于是,王里正召集全村人開會,會議主題和大河鎮一樣,就是為運河募集資金,原本這些村民還不太愿意,但王里正各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加上被大河鎮的富裕刺激到了,王家墩的村民也紛紛往外掏錢。
不過王家墩到底是窮一些,人口也少一些,全村募集的錢加起來也只有不到二百兩銀子。
這筆錢,被王里正虔誠的捧著送到了縣衙。
有王家墩帶頭,周邊的許多村落被迫開始募集資金,多則有一百多兩,少則二十多兩,不管多少,心意到了就行。
平安縣魏縣令感動的不知說什麼是好。
當初他被發配到湖州一個偏僻的縣城來當七品縣令,他內心是不愿意的,有句話說得好,窮鄉僻壤出刁民,他怕自己鎮不住這些老百姓,他怕自己在這個位置上蹉跎幾十年也得不到升遷……可現在,當這些百姓將自己苦苦攢下來的錢無償送來縣衙時,他就知道,是自己太狹隘了。
這里的老百姓雖然有自己的私心,平日里也有各種雞毛蒜皮的案子發生,但是在面對大事時,他們能擰成一股繩,因為他們的力往一處使,所以,大河村才能變為大河鎮,生活才能越來越好吧。
老百姓都能這麼努力,那麼,他也得行動起來。
哪怕是一兩銀子、一文錢,他都要努力募集,為平安縣的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
平安縣的募捐進行的如火如荼,以錢老爺子為首的商人也紛紛慷慨解囊,平安縣、河口縣、鳳凰縣、白云縣……附近八個縣的商人都拿出了自己的誠意,多則千兩銀子,少則百兩銀子,募集冊上的數量越來越多。
“截至目前為止,平安縣轄區所有村鎮共捐贈五千兩銀子,錢老爺子捐贈八千兩銀子,曹老大捐贈六千兩銀子,王員外捐贈二千兩銀子,周掌柜捐贈一千兩銀子,李掌柜捐贈五百兩銀子……”言掌柜念著冊子上的數據,“總計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七兩白銀。”
程彎彎點頭,第一二期的資金差不多就夠了,主要是第三期的十萬兩銀子,這是個棘手的事。
湖州境內的商人都被薅了一筆,再薅一筆的話就有些不夠意思了……尤其是錢老和曹德福,這兩人根本就不是平安縣的人,完全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捐了這麼多錢,純純兩個大怨種。
而她自己雖然一直在賺錢,但同樣也在花錢,尤其是儲物空間升級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她的私庫也不過是三四萬兩銀子,就算是要填補這個窟窿,也遠遠不夠,再則,她也沒這麼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