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這把年紀了,瞎折騰啥。萬一死在路上怎麼辦?不去,不去!”
蔣禹清:“......”老頭兒的嘴里三句不離他的地和牛,“死”也變成了他常說的一個字。就挺無語的。
至于她奶奶老胡氏。她跟蔣老頭吵了一輩子,也互相扶持了一輩子。蔣老頭不去,她也不去。將夫唱婦隨貫徹到底。
“乖寶,奶奶老了,走不動了,待在家里挺好的,還有人聊天。你們出門在外,可一定要注意安全,聽到了沒有?”
蔣禹清連連點頭稱是。
她又去問李得順。老太監樂呵呵的說:“乖寶的好意我心領了,我同你爺爺奶奶的想法一樣,不想走了。擱家種地挺好了,這樣的日子我從前還過不上呢。”
至于秦老將軍——老將軍身體倒是不錯,嗓門兒也亮:“快拉倒吧。
我年輕的時候,四處率軍征戰,哪個犄角旮旯沒去過。到老了,好不容易過幾天安生日子,你個小娃娃還想折騰我,不去不去!”
夫妻倆南巡最不爽的就是太上皇了。沒見過誰家的太上皇,還天天干著皇帝的活兒的。
不過他也知道兒子兒媳這是為了大夏的長治久安,因此即便再不爽,還是得放他們南下。
臨行前他抱著孫子,一萬個舍不得:“我的寶貝大孫子哎,你可千萬別把皇祖父給忘了呀。要經常給皇祖父和皇祖母寫信,知道了嗎!”
小家伙猛點頭,在他臉上親了一記:“記住啦,我會的。”又是好一番依依不舍之后,一行人才出了皇城繼續南下了。
上次南巡他們走的是東線,而且走了一半,就去了吐蕃。
這次他們打算從中部走。
他們此次的線路是先到冀州——豫州——徽州再到吳州,之后繼續走東南沿海。
中秋節過后,白天的秋老虎依然厲害,晚上卻涼快了下來。
一行人順順利利的穿過冀州,走到了豫州。
豫州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是大廈有名的糧倉之一。又身處大夏中心腹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前面幾朝,更有將都城定在定在此州的。
此時官道兩邊的田里種滿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和黃豆。若是冬春兩季,田里種的基本都是麥子。
豫州產麥,百姓們的飲食亦以面食為主,各種面食那是做的相當的精致和地道。 什麼燒餅、胡辣湯、鍋盔,灌湯包和各色的面條及特色的羊肉湯等等,應有盡有。
勤勞智慧的豫州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
這天臨近中午的時候他們到了靖環縣城。
靖環縣是豫州境內的一個小縣城,并不如何富裕,不過百姓溫飽倒是無虞。
眾人挑了一家還算干凈順眼的小飯館停下準備吃飯。
此時小店里已經坐了不少人,見他們這一行,雖然穿戴打扮都十分低調,但是通身的氣勢一看就不像普通人。
再看看他們停在門日的馬車和精壯馬匹,暗道也不知是哪里來的貴人,竟然這般氣派。
這家小店里除了面食,竟然還賣烤羊肉串和烤羊腿之類的。
大家點了自已喜歡吃的主食,蔣禹清又讓店家再上一百根羊肉串和兩只烤羊腿上來。
在座的都是大胃王,不用擔心吃不了。就算吃不了也不要緊,還能打包走,放在靈境里,既不會失溫也不會變質,留著以后吃。
小店的老板難得遇到這麼闊氣的客人,十分高興,還送了他們兩碟子花生米,并一盤小咸菜。
眾人吃飽喝足打包了剩下的肉串出得門來,正要上車離開,突然奕奕拉了拉她的衣角:“娘親。”
蔣禹清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不遠的墻角處,蹲坐著的兩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
第264章 沒的玩了
他們不過五六歲的年紀,卻各自熟練的捧一個破碗正在哀求過路的行人,祈求一日吃的。
一個同樣從飯館中出來的客人,往其中一個孩子的碗里放了一塊吃剩下的饅頭。那孩子開心的說了聲謝謝,小心翼翼的將半塊饅頭,藏進衣服里,接著繼續乞討。
奕奕見此,轉頭問滄海要了一個大油紙包,之后噠噠噠的朝倆孩子跑過去,將油紙包塞放在了他們面前,那里頭包著他們剛才沒吃完的食物。
奕奕指了指油紙包,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十分真誠的看著兩個孩子說:“吃的,給你們。”
兩個小乞丐呆住了,他們乞討這麼久,還是第一次遇見這麼小的孩子給他們食物。
蔣禹清蹲下身問他們:“你們的父母呢?”
兩個孩子看了看她,好久才小聲地說:“我們沒有父母。”
這是孤兒!同她上輩子一樣!✘ľ
蔣禹清的心里莫名有些發堵:“你們住在哪里?”
其中那個稍大點的孩子說:“城西的城隍廟。”
“各縣都都設有慈幼局,你們為什麼不進慈幼局?”
孩子搖了搖頭:“我們從前是住在慈幼局的,今年春天的時候,下暴雨把房子沖塌了,我們就沒地方住了。”
“縣令沒有派人重新蓋嗎?”
孩子氣憤地說:“蓋了,蓋成賭坊了。”
“賭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