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在古代叫做涌珠炮”「威遠炮」或「牛腿炮」,其實早在元朝時就有了,只是那時候生產技藝的原因,火炮的發展不盡人意,一直到明朝才算是發光發熱。
火炮是由身管、藥室、炮尾等構成,滑膛多為前裝,可發射石彈、鉛彈、鐵彈和爆炸彈等,大多配有專用炮架或炮車。
冷兵器時代,兩軍相遇,弓弩爭先。所以之前她給寒星瀾的火雷還有改造的弓弩都能在與青玄國的戰爭中占得先機。
青玄國國主倉促登基根基不穩,一舉得勝也不算是稀罕事。但是世家不同,他們都有百余年的根基,手中錢糧武器都是最好的。如果他們拿不出更好的東西,只拼家底的話,皇帝未必能贏得輕松,甚至于打持久戰都未必能贏。
像是太后為什麼明知道蘇丞相與皇帝作對,還不能舍棄娘家?
蘇丞相這一支是在朝中為官。但是真正的根基還在老家,真正的百年世家蘇家給予蘇丞相與皇帝爭權的底氣。
如果不能一舉將蘇家打趴下,那皇帝與蘇丞相這一場朝堂之爭最后只能成為一場笑話,他這個皇帝也會成為大家的笑柄,再無威嚴可言,以后想要在朝堂上立威難度更大。
所以寒星瀾才會步步謹慎,即便是厭惡蘇家,不喜蘇瑛,蘇家送蘇瑛進宮也還是封了德妃。
寒星瀾堂堂一個皇帝不憋屈嗎?
但是沒辦法,容落歌知道寒星瀾這個皇帝的底子太薄。所以他堂堂一個皇帝才會舍下顏面做什麼琉璃窯。若是他是個家底豐厚的皇帝,又怎麼會做這種被世家恥笑的行為?
不過是沒辦法。
皇帝的尊嚴,也是要有實力支撐,不然不過是個吉祥物罷了。
容落歌先去看了兒子,然后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進了書房。
最先進入中國的是佛朗機銃和紅夷炮,佛朗機銃銃身后有「巨腹」,腹上開有長孔,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一個小火銃,一般備有五到九個,可預先裝好彈藥,戰時輪流發射,提高了火炮射速。由于子銃裝藥量小,母銃口徑不大,威力有限。
紅夷炮,炮身鑄有準星、照門,中部有炮耳。與佛朗機銃相比,口徑較大,管壁加厚,并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漸增厚,能承受較大膛壓,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
容落歌先要仿造的是紅夷炮。
第307章 因為有錢這就是底氣
造火炮不簡單,不過這對容落歌來講比各式織機要輕松一些,她涉獵的知識有關武器的更多。
生產技術與經濟發展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根基。就算是她也沒辦法讓古代人從2G直接過渡到5G。因為這是一個生產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漫長過程,無可避免。
她只能盡可能地根據當前的最高生產技術加以改進,能做到最先進就已經心滿意足。
就好比做火炮她也不可能從土炮一下子跨越到最先進的技術,古時大型火炮有個模鑄法,她覺得可以借鑒。
模鑄法就是在鑄造大型火炮之前,先制成外模與內模,然后再將外模套在內模之外,使兩模的軸線合一,再用青銅或鋼鐵溶液澆鑄于外模與內模空隙之間,待冷卻后撤去內外模,就是所鑄火炮的粗坯。
用模鑄法澆鑄的火炮沒有鑄縫,整體性好,堅固耐用,承壓力強,發射威力大,是提高火炮性能的一種新式鑄炮法。
這種方法不需要很高的生產技術,很適合現在她來借用。
在這之前還要先確定火炮口徑的大小,將長度、大小、壁厚等各部分的尺寸,按口徑大小的一定倍數進行設計。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鑄造火炮時,綜合地考慮了材料的質量,火炮殺傷和摧毀威力等參數。因此,把火炮區分戰銃(野戰炮)、攻銃(攻城炮)、守銃(守城炮),三類,這三類火炮,由于用途不同,口徑、長度、重量、壁厚之間的比例也不相同。
除此之外,還要利用冶鑄、機械、化學、力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確定了彈重與裝填火藥量的比例和射角與射程的關系。
比如采用銃規測定火炮的射角。這種銃規形同直角三角尺,兩直角邊稱為勾、股,各長1尺左右,勾股相交的直角頂點為規心,兩邊由四分之一圓環相連,爾后分為12等份,每等分為7.5度,直角頂點懸一垂線,作為測量射角之用。
測量時,將一個直角邊插入炮筒內。如果炮身與地平行,則垂線與炮筒的中軸線成90度,在這種角度下進行發射稱為平射。
如果將炮尾下降,則炮口仰起,便改變了火炮的射角。從平射位置算起,射程隨著仰角的漸增而漸遠。當仰角在銃規上顯示為垂直中分直角(即6等分線46度)時,射程最遠,超過45度時,「則發彈太高,從上墜落,其彈無力,且反近矣」。
真的造好火炮之后,還要進行的射擊試驗,記錄了射角與射程的關系,而且要培養一批火炮手。
就算是做不到百發百中,至少準確率也得在八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