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可是經商大城,每日到郭城走商的南方貨商就不計其數,依葉芷蕓的計算,不過半月,參軍分田的消息就會傳遍整個大越。
李末此舉,雖沒什麼太大的作用,但到底是加快了消息傳播的速度,從某種程度來說對葉芷蕓的計劃也是有益的。
農田,郭城的百姓不在乎,但對南方的百姓來說,那可是寶貝。
短短幾天的時間,消息就已經從郭城蔓延而開,一聽郭城現在招兵分田,南方許多百姓都蠢蠢欲動。
畢竟普通百姓不是誰都能有良田的,更別說一畝田對百姓來說并不少。
扎根在南方的世家大族對此肯定是不屑一顧,但大多的百姓在思量過后,決定前往郭城拼一把。
對于這些百姓來說,郭城是大越的一部分,就算要立國開朝,那墨宸淵曾經也是大越的王爺啊!
大越戰神之名赫赫在耳,所以這些百姓對這些事毫無抵觸之感,再說,墨宸兮不是也頒了圣旨,希望他與墨宸淵之間兄友弟恭嗎?
一國之君尚以友待之,他們這些百姓又有什麼可忌諱的?
不得不說,理由充分,且名正言順。
消息散布出去沒多久,郭城像是在瞬間涌入了許多人一般,他們有些是從南方過來的百姓,有些是乞丐難民,他們無一不是拖家帶口,三五成群出現在郭城。
要分得農田,那就要報名參軍。
這是他們拖家帶口來的目的,有些人家男丁多的,還可以分得幾畝農地,而四肢健全的乞丐難民,只要報了軍,也能分上一畝田地。
有了田地,總比有一頓沒一頓的餓死強多了。
眼見此事是真,可樂壞了一眾百姓。
南方的確富饒,可那也僅限于世家大族之間,普通百姓或底層百姓依舊該窮的窮,該貧的貧,如今來到郭城就能分上農田,何樂而不為?
當然,分得農田的時候,還要辦理落戶手續,一旦落戶,他們便算是墨宸淵的子民,以后賦稅是給墨宸淵賦稅,不再是給大越賦稅。
參軍,分田,落戶,這三項乍一看沒什麼瓜葛,其實已經是綁死在一起,參軍之后他們所效力的目標就是墨宸淵,田地也是在墨宸淵的國界之內。
進了墨宸淵的軍營,耕著墨宸淵分發的農田,可不是要在墨宸淵的地盤落戶麼。
如此一來,不僅是郭城,花城,黍城,雍城的百姓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速增長,比花高價招勞工的效果要顯著得多。
短短一月的時間,便已征得兵力十余萬,農田更已送出十萬余畝,涌進來的百姓,葉芷蕓吩咐盡量均衡臨北三座城池的人數。
百姓一多,兵力急速上漲,墨宸淵整日忙得神龍見首不見尾,分營之后,命人帶著數十萬土兵開墾荒田,建水壩,挖魚塘,蓋豬棚。
第635章 甜得齁鼻
除此之外,墨宸淵為了訓練他們的耐力,讓他們限時往返雍城與郭城之間,加入到挖渠引水的大隊之中。
所謂,軍有軍紀,這些新兵就是熬得受不住,也不敢隨意逃跑,軍中軍法嚴厲不說,他們一逃,剛分到的農田可就要被收回去了。
全民皆兵,全兵皆民,說的或許就是如此。
就這麼忙著,六月轉眼就過。
七月的天氣開始微微轉涼,六月的事務本就繁忙,七月更多了一個科考。
不管是大越還是南清,科考都是三年一次,一考就是一年,從鄉試開始,到會試,再到殿試。
而現在,因為特殊原因,郭城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考,省去了鄉試與會試,直接進入殿試階段。
此舉,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次大試的時間,剛好卡在了大越科考過后,這次大試可以說給在大越落榜的學子提供了再一次的機會,不必等到三年后,便可再重考一次。
憂的是郭城所有的事都還在計劃之中,皇朝亦未建成,他們擔心就算是中榜了,也未必能在日后的日子里展現宏圖。
擔心歸擔心,行動上卻異常誠實,殿試榜貼剛傳出去沒多久,就引來了大批學子朝郭城相擁而來。
為何?
只因李福所請的鴻儒大家,在三國之中都是能叫得上名號的,這些鴻儒大家少則授教一方,多則桃李滿天下。
就算大家不看好郭城的前景,沖著這些老師的面子,也想要來捧一捧場。
所以,趕來郭城的學子除了在大越落榜剩下的,還有一些不為名,不為利,浪跡于天涯的文人才子也來趕了一趟熱鬧。
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是沖著墨宸淵與葉芷蕓的事跡慕名前來的,學子之所以是學子,便是心有天地,能談笑鴻鵠,他們眼界寬廣,既能接納博古通今的學問,也能接納三國之內毫無邏輯的奇談。
對于墨宸淵與葉芷蕓,他們更多的是想要見識見識,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都是他們的心頭所好。
前有從南方過來的百姓參軍分田,后有沖著大試一展宏圖的學子,短短兩月,郭城出現了空前的熱鬧,就算不是節日,如今走出去也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