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留面子是尊重,也是教養
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常呼朋喚友,叫同學一起回家寫作業。
堂屋闊大的圓桌上,同學們圍坐著,書本擺放一桌子。大家問問今天留的什麼作業,有疑問或不懂的互相討論一下,氣氛很是融洽。
有一次,快寫完作業時,我媽過來了,挨個看看同學的作業,就開始數落我:
「你看紅芳的字多整齊,看看你,寫得跟蟲子爬得似的!」「背直起來,看豔茹做得多直,你都羅鍋了」……
小夥伴們哄堂大笑,我卻羞得抬不起頭來,那一刻,真想他們趕快走。
我媽卻覺得,以往她說我,我都會頂嘴,只有當眾批評效果才好。
後來,但凡同學來我家寫作業,我媽都會把我跟別人比較,有時還故意當著同學的面數落我懶、邋遢,以期我改正……
可我媽不知道,當時我心裡只有羞辱和恨。
幾次之後,我再也不叫同學回家寫作業了。一起玩時,也總小心翼翼,生怕同學們會揭我的短。
人人都渴望被尊重,人人都希望被理解,孩子也一樣。
做母親的都理解一個媽媽對孩子的保護和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但是不顧孩子的面子和口不擇言的責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毫無益處,聽得久了,會造成孩子的自卑甚至自閉,TA將不再有自信面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而且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後果不可小覷,家長也不得不重視。尤 其在以下幾件事上,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
1、孩子稍不聽話,就在外人面前呵斥打罵,大爆缺點
孩子都是淘氣的,這是他們的世界。越是人多的時候,越要給孩子留面子,而且要告訴TA,越是人多的時候越不能任性,而且教育孩子應該多數在家中,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甚至動手的家長,把孩子的缺點盡數數落,不僅會讓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丟了情面,而且還會體現自己教育的無能。如果孩子更大一點,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恨意。
2 、誇別人永無止境,凡事都要對比
即使是小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思想,面子和自尊心對他們來說和大人一樣重要,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壞習慣:只要孩子不是最好的,就要攀比,而且還會不停的在孩子面前誇獎他們心中的佼佼者。時間長了,孩子會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己無論多努力都不會讓人滿意,失去自信和目標。 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才能讓孩子做事情更有動力和信心。
3、比拼輸了,要給孩子留面子
貝貝是社區的孩子王。身手敏捷反應快。一次和社區的另一個孩子玩樂高,卻怎麼也玩不好。眼看著別的小朋友快玩成了,他很焦躁。這時候邊上的爸爸說,不是這樣的,笨蛋,我來幫你。這下貝貝直接怒衝衝扔下樂高不玩了。
孩子在玩遊戲或者學習中受點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但有些自尊心強的孩子受不了比別人差一些會覺得很焦躁。如果這時候家長再來諷刺一下那會讓他懷疑自己的能力。
孩子遇到挫折覺得焦躁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平緩他的情緒,讓他平視困難。想辦法解決才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這個時候,家長給他留足面子,保護好他的自尊心,這樣孩子會變得更勇敢更積極面對困難。
4、不告知而隨便動孩子的東西
家中來了朋友家的孩子,就私自做主把孩子的書和玩具送給別人,這是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事,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兒子小時候記性很好,每件玩具他都知道放在哪裡而且會時不時拿出來稀罕一番,但為了慶祝朋友生產,我把兒子2歲以前的擺件搜羅送了禮,兒子知道後的哭鬧和不依讓我心裡不是滋味,他常嚷著「那是我的,你怎麼可以給別人呢」,老公也說,下次你再拿孩子什麼東西,要商量一下的。 寶寶也需要尊重,和我們一樣。別人動我們東西的時候,我們的不高興和自覺不被尊重的情緒,孩子一樣會有。
尊重孩子,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最應該重視的主題,在你尊重他的同時,在心中認可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非對錯,都該有商有量,暴力和責備或是攀比是沒有溫度的,只會造成更大的反彈力。
Wendy媽有話說:
養孩子,請丟掉面子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隻魚,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還不成熟,無法事事周全,他們還需要多學習。
孩子笨,不丟人;
孩子比別人差,他該得到幫助而不是羞辱;
孩子犯下無心知錯,不是沒教養;
孩子有錯時,父母應關門教子,給他面子;
孩子意識到錯誤,我們同樣也要留給孩子尊嚴;
孩子被人誤解時,與其為了關係當別人錯誤的遮羞布,不如先維護自己的孩;
林肯曾說:「一滴蜂蜜比一滴苦汁能吸引更多的昆蟲。」
想要孩子更好,親子關係更好,給孩子面子,維護他,不要讓他在眾人面前丟醜。
養孩子,除了要讓他吃飽、穿暖,還要給孩子富足的精神,給他行走世界的勇氣。
而一個孩子優雅面對壓力的勇氣,正是來自于父母對他的尊重以及對他尊嚴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