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很大的期待,有時甚至將自己年輕時的遺憾,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而這樣的家長往往會說,「我這是為你好」,來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仿佛不按照父母的意願做,就是不好的事一樣。
這種「侵入式關懷」,完全不會顧及對方的感受,而是將自己的想法,以為對方好的名義,強加在對方的身上。而,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不會逼著孩子做這四件事。
01不逼孩子分享
相信許多家長在有其他孩子與自家孩子爭搶玩具的時候,都會對自己孩子說:「給他玩一會吧,他是客人,我們要讓著點」
孩子不依,家長就會數落孩子小氣、沒禮貌等。
這樣的場景幾乎很常見,然而效果卻往往和家長期望的背道而馳: 孩子不但沒學會分享,反而更自私、防范心理更重。
因為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進入 物權敏感期,對自己的物品佔有欲特別強,不容許外人侵犯。
到了3歲,寶寶大都覺得身邊的一切東西都是我的,如果寶寶感覺身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他的,他會非常慌張。只有確認一些東西是他的,才能讓他有安全感。
02逼孩子勇敢
有一個朋友,對女兒要求特別嚴厲。
她的口頭禪是:「做不到,就別叫我媽媽!」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走不動要抱抱,她說什麼也不抱,必須讓孩子自己走到路盡頭。
女兒學舞蹈,跳不好下課就要一直跳,直到動作達到標準為止。
女兒怕黑,那乾脆就讓她哭到習慣。
她說: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能勇敢。
女兒上小學時,一次在體育課上暈倒了。
原來,她週末逼著女兒爬最高的素質拓展道,女兒一腳踩空,摔傷了胳膊。
但因為怕媽媽責怪她不勇敢,所以一直憋著不敢說。
朋友只關注孩子的行為是否勇敢,卻忘了媽媽的關愛、理解和保護才是孩子勇敢的由來。
勇敢從來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孩子從內心自然生長出來的。
只有內心有充足的愛和能量的孩子,才敢去大膽嘗試,才能擁有真正的勇敢。
否則,一味地逼迫,只會讓孩子更加脆弱。
03 不逼孩子提前寫字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寫字了,自己的孩子連筆都不會拿。」在這種攀比中,很多家長會陷入焦慮:要不要教娃寫字?
對於6歲以下的寶寶,小編不建議提前學寫字。
首先,寫字是一件很精細的技能,要會對文字觀察分析拆解,還要知道筆順結構等等,需要手腦眼協同才能寫出來。孩子連筆順、偏旁部首都不知道是什麼,怎麼寫出一個完整的字,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小孩的手關節沒有完全發育,手部肌肉還很弱,不能持久握筆。
最後,過早的重複練字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04不逼孩子表演
帶孩子出去聚餐或家裡來親戚客人了,有些家長總免不了喜歡讓孩子在眾人面前秀本領。
「昨天剛學會這首歌,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下」
有的孩子自己願意表演還好,如果不願意,就會被說膽小 。
這樣不僅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容易變得失去自信,父母的強迫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不尊重,連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還能指望誰尊重呢。
Wendy媽有話說: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難免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
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有些事情急不得,逼迫往往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