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愛孩子並不代表每件事都要順著孩子的意思去進行,因為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就是這樣被家長給順著養成的,特別是下面這五個壞習慣,家長決不能縱容孩子,否則日後難糾正
任性是由於家長過於寵愛造成的,愛耍脾氣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老人帶大的,隔代撫養是當下社會育兒的主要模式,由於父母忙於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
很多老人也更喜歡帶孩子,於是從嬰兒時代開始孩子就是和老人一起長大的,老年人帶娃雖然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起居照顧,但是對孩子也會更加縱容,一般孩子說什麼老人就照做。
一旦不順自己的心意就會亂發脾氣,面對家長的妥協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哭鬧尖叫甚至是打人都做的很順手。
但是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去幼稚園的年紀就麻煩了,孩子沒有團體意識,也不懂得如何謙讓,開始進入幼稚園之後肯定會和別人產生衝突,難以融入集體生活。
因此孩子從小就不能過於寵溺,父母如果能親自照顧孩子自然是最好,但要是沒有辦法就要讓老人幫忙帶的話,也要提前和長輩說清楚,什麼事情是堅決不能寵著的,如果孩子在家長面前鬧脾氣,家長一定不能妥協,要明確的讓孩子知道,鬧脾氣是沒有用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
如果孩子哭鬧,就暫時不要理他們,等孩子發洩完了冷靜下來再和他們講道理,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武器,任性鬧脾氣的孩子很程度上都是家長寵出來的。
孩子打碎了花瓶,卻告訴媽媽是家裡的貓打碎的。撒謊的壞習慣不能縱容,這是推卸責任的表現。
雖然圓滑的人在社會上也很吃香,但是誠實正直一直都是可貴的品質。
其實孩子撒謊也知道撒謊不對,但是這樣做只是為了逃避責任,所以,爸爸媽媽要正確引導,告訴孩子,錯誤是可以彌補、修正的,更是需要承擔的,撒謊只能讓別人討厭。
帶孩子去親戚家做客,孩子喜歡上親戚家的玩具,非要拿走,甚至悄悄拿走,這樣的做法絕不能縱容。
如果孩子非要拿別人的東西,要告訴孩子,這個東西不屬於他,自己想要可以買,而不是索取。
如果回家後,發現孩子拿了親戚的玩具,那麼要嚴厲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的,並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情喜歡拖拉磨蹭,但是如果這樣的行為習慣帶到幼稚園去就很吃虧,比如吃飯比別的小朋友慢,可能飯都涼了孩子還沒吃上幾口。
早晨起床磨磨蹭蹭,需要比別人花費更長時間做準備,起的也更早,等到上了學寫作業磨蹭就總要熬夜。
孩子磨蹭是因為早起時間觀念教導不足導致的, 所以家長從小要讓孩子懂得重視時間,經常限時讓孩子完成任務,想要做什麼馬上就去做,讓孩子知道做什麼都需要有時間限制,不是想做多久就能做多久的。
爸媽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禮貌,那麼孩子就會以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更沒有感恩之心。
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如何獲得別人的歡心?在他長大之後,他的言行舉止都會暴露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到時候父母再擔心也無濟於事了。
無論什麼時候,爸媽一定要教會孩子禮貌。孩子從小就該學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麻煩你幫我……」這樣簡潔的禮貌用語。爸媽一定要以身作則,常和孩子做類似的互動,強化孩子的習慣。
孩子在公眾場合沒有禮貌時,爸媽可以給他面子,但是一定要抓準時機或給孩子一個制止的眼神,讓他知道沒禮貌的行為不被喜歡。
Wendy媽有話說: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爸爸媽媽,不要忽視孩子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