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小歐今年7歲了,已經開始上小學一年級了,有一天朋友被小歐的班主任叫到了學校。班主任跟朋友反映孩子天天上課不聽課,不僅如此在下課的時候總是會欺負其他的同學,而且小歐的作業也沒有按時完成。
而朋友到了學校以後直接跟老師說:希望老師您能夠多多的擔待, 這孩子從小就被老人慣壞了,從小到大到也沒有給他養成守規矩的習慣。
不怕老師您笑話,在學校的時候已經算是守規矩了,在家的時候還會跟父母動手。並且朋友對老師說:孩子現在年齡還小淘氣一點其實再正常不過了,等到孩子再長大一些就好了。
小歐的班主任是這樣對朋友說的:小歐現在已經完全影響到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了,因為小歐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課堂紀律。下課的時候也會總跟他人搗亂,已經有其他的家長聯名希望能夠讓孩子轉班。
說完這番話以後,老師馬上就拿出了一封聯名信,聯名信上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簽名。看到了這封聯名信以後朋友稍微有些慌了。
老師看著朋友歎了口氣說:希望你能回家管教一下孩子讓他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影響其他的同學。
我也跟孩子溝通過,課下的時候也不要跟同學打鬧,可是他沒有聽。 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不教導,他有了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後,如果想要再去糾正就變得非常難了。
▶2-3歲: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讓孩子知道安全與危險
2-3歲的的寶寶早已會跑會跳,行動自如,言語詞彙也開始豐富起來,喜歡探索外部世界,模仿能力很強,這個時候家長要有意識地 培養起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
比如:鼓勵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擦屁屁,這不僅可以樹立孩子的獨立性,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什麼都好奇,喜歡嘗試, 家長要灌輸給孩子安全與危險的概念,比如電源、火源不能碰,太高的地方不能爬,看到車輛要躲避等,讓孩子明白好奇是好事,但嘗試有界限。
▶3-4歲:培養孩子規則意識和專注力,讓孩子有禮懂規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上幼稚園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開始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 家長要告訴孩子上課要注意聽講,課間玩耍不爭搶,懂得分享有禮貌,這為今後提升孩子的 社交能力奠定了基礎。
孩子多動愛鬧,家長可以用親子作業等方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責任感,讓孩子明白有始有終,這反過來也對孩子更好地樹立起規則意識有積極作用。
▶4-6歲:培養孩子是非觀,讓孩子知錯認錯更好成長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自尊心,對好與壞、是與非有了模糊的認識,家長應該 讓這種認知更加清晰明確。
比如:爭吵打架是錯的,說謊罵髒話是錯的,而對於好的、對的事應勇敢堅持,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不要縱容,可以拒絕給孩子買玩具、買零食;孩子做的出色時,家長也可以適當給予獎勵,適當獎懲讓孩子在懂得自律的同時也收穫了成就感。
▶7歲後:讓孩子知道選擇有限制,讓孩子分得清好賴
做任何事都會有界限,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劃定一個行事范圍。
比如:不能超過7點回家,否則沒人等他吃飯;不做完作業不許看動畫;比如選擇了玩具就不能選擇零食, 把孩子的行為規范在合理的范圍內,讓孩子明白別人的要求對他是愛,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規則。
Wendy媽有話說:
家長們,抓住「立規」黃金期,減輕孩子排斥心理,別再慣孩子了,這樣的立規才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