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ipad已經成為我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成為我們離不開的一個育兒幫手。
如果讓孩子沉迷手機一下下,我們家長就可以讓自己好好休息一會兒,或者不受打擾地工作上一陣子。
所以手機就成了孩子的保姆,甚至變成孩子的第二家長。
照顧孩子是一件很費體力和精力的事情,許多寶媽在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之後就慢慢變得沒有耐心了,為了省心,許多寶媽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就開始掏出手機哄小孩,讓孩子拿著手機玩,給他播放動畫片等。其實,寶寶一哭鬧就給他玩手機,從上幼稚園開始就能看出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很無奈。
但是,最近美國一項仍在進行的大型研究的初步資料顯示,每天用這類電子產品超過7小時的9至10歲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
而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處理感官資訊。
研究還顯示,每天盯著螢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其實,矽谷的科技達人們,都嚴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智慧設備的時間。
比如,ipad的創始人約伯斯嚴格控制孩子面對電子螢幕的時間,上學日的晚上和週末的部分時間,完全禁止使用手機。
並且,約伯斯不許智慧設備出現在餐桌上,他會選擇和孩子在晚飯的時候討論書籍、歷史等話題。
比爾蓋茨的三個孩子,都是直到14歲才擁有他們自己的手機,儘管他們因為自己的同伴早早就有了手機這件事鬧了好久。
英國的查理斯王子,也在一次採訪中透露,自己嚴禁智慧設備出現在小王子和小公主的育兒室裡。
他希望孩子能在真實的世界裡長大,而不是囚禁在四壁之中,用智慧設備去瞭解這個世界。
3
到底這項高科技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危害,能讓如此多科技大佬和名人都避之不及?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近年常見的兒童健康問題,比如肥胖,注意力缺陷、成績下降、社交障礙、遊戲上癮、脾氣暴躁、視力下降、脊椎受損等多種缺陷,可能都和頻繁、長期地使用智慧設備有關。
1、注意力缺陷
很多父母會說,我的孩子玩手機很專注。
但是注意力分為兩種,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
所謂的被動注意,就像氣球突然爆炸發出巨響,我們會下意識地轉頭去看。
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啟動的就是被動注意。
這種專注是完全沒有目的而且不自覺的,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努力,只需跟隨螢幕上絢麗的動畫和豐富的音效即可。
相反,閱讀、學習、探究等活動,則需要孩子啟動主動注意。簡單點說,就是孩子需要「動腦筋」。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曾說過:「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
只有構建好主動注意的能力,孩子才能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勝人一籌。而過多使用智慧設備,卻會傷害這種能力,造成孩子的注意力缺陷。
2、社交障礙
心理學上將兒童的社交發展細分為好幾個階段,幾乎每一階段的社交都需要與真實的人發生互動。
但是,如果過度沉迷電子螢幕、智慧玩具,孩子就得不到足夠的機會與人交流,他就無法發展出正常的社交行為和社會情感。
這也是為什麼沉迷手機的孩子,總是顯得脾氣暴躁、缺乏耐心和同理心。
我們常看見一些新聞,孩子就因為父母沒收了手機,要麼自殺,要麼對父母拳腳相向。
3、破壞創意能力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凱薩琳博士,她在短篇裡憂心忡忡地向廣大父母闡釋,智慧手機對幼兒最大的危害,就是會破壞孩子的創意能力。
在沒有手機和電視之前,孩子們在大自然裡玩、和同伴玩、用玩具玩。
這些傳統遊戲被稱之為「深度遊戲」,這種遊戲發生在真實的世界裡,但是孩子們會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像,從而創立自己的小小世界。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見,孩子拿著玩具小人,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地編故事,或者用積木搭出一個造型,再和家長解釋這個「機器人」擁有的各種功能。
這種想像力,就是所謂「創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呢?
要嚴格限制智慧設備的使用時間美國兒科學會就禁止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ipad和觀看電視。
2-5歲的孩子每天待在螢幕前的所有時間,合計不能超過1個小時。
一項2010年的研究指出,當孩子看電視的時候,有真人參與互動時,孩子控制情感的大腦區域的活動,會比只是獨自觀看電視的孩子的大腦活躍很多。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使用高科技接受一些教育的話,請一定要陪在孩子身邊一起,適時地暫停動畫和遊戲,和孩子討論他剛剛看到了什麼。
能夠發展孩子主動注意力的活動要儘早開始培養,比如閱讀、積木、拼圖、繪畫等。
尤其是要優先引入閱讀,在孩子喜歡上繪本和閱讀之後,再開始讓孩子接觸動畫片,電子遊戲要放到最後引入,最大程度保護孩子的深度閱讀能力。
睡前一小時禁止面對電子螢幕由於電子螢幕發出的光源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直接影響人的睡眠。
所以在孩子睡覺時間的起碼一小時前,不要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
和學齡的孩子設立好使用手機的規則和孩子一起設立好使用手機的規則。
這份規則裡,包括可以使用智慧設備的時間、場合、使用時長,以及一定的獎懲措施。
比如每次將手機交給孩子前,先設置好一個鬧鈴,並且和孩子約定好,鬧鐘響了,手機就要還給媽媽。
教會學齡前兒童遵守規則並不容易,唯一的辦法就是「言出必行」,讓孩子認識到,和媽媽之間的約定是不可以打破的。
Wendy媽咪有話說:
做家長的,可以以獎勵的方式讓孩子適當的玩手機,比如說,如果孩子能把這道題算出來,就給他玩十分鐘的手機。其次,做家長的可以跟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看完之後再問他剛才看了什麼內容,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再一個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不想讓孩子玩手機,自己也不要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有沒有喜歡玩手機的習慣呢?如果有的話,從現在開始糾正還不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