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親子知識
育兒教育
    
別指望孩子天生自覺,聰明父母掌握「5條教育家規」,養育出自律孩子
2023/01/12

永遠別指望孩子會自律、 主動學習,知名專家揭露一個真相,自律都是管出來的。

說‬個大家都有所體驗的例子。就在前幾年,國內國外都在說中國人開車沒素質,不知道禮讓行人,那為什麼現在的司機會自覺禮讓行人了呢?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管」。

因為現在妳不禮讓行人就要被扣分、被罰款,久而久之,禮儀讓行人就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那習慣就成自然了!孩子也是一樣的。

我認識一個做家庭教育十多年的老師,他和我分享了一個真相:很多優秀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管出來的,特別是在上高中之前。

她特意強調這里的「管」是指管理,還感慨不幸的是80%的父母都是管控。

何為管控?就是孩子必須聽妳的,按照妳的要求來做。當妳什麼都要求孩子按照妳的要求來做,他的自主性、內在學習的動機會大大降低。

何為管理呢?她提出放權和問責雙管齊下。

所謂放權就是,所有的事情妳要和孩子一起去討論,讓他擁有權利。先不著急告訴孩子該做些什麼,而是讓他自主選擇,妳再給孩子分析、建議,幫助他做決策。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決定,那就意味著他要自己承擔后果,學會思考和責任。

但放權不是讓妳放手不理問,就好像一個司機拿到了駕照,已被賦予了開車上路的權利,但如果妳闖了紅燈,就該被問責一樣的道理。

對于父母來說,問責是父母的權利。

對于孩子來說,問責就是做事的界限。

也就是父母作為一個督促者,如果孩子做了違背原則或者錯誤的事情,那父母有權利把他拉回來,直到妳養成正確的習慣。

舉個例子,孩子放學了,有家庭作業要做,但他選擇要先玩一會兒再做家庭作業,那家長要怎麼做呢?

允許孩子這麼做,但同時要和孩子有一個約定,「比如先玩再學可以,這是妳自己的選擇,但我希望九點之前把作業保質保量完成。」但如果孩子玩嗨了,9點還沒有做完,那妳就該問責,孩子違規了,壓線了,該罰的就得罰。

這樣孩子才知道做事的邊界在哪里,以后就會自己想方設法避免闖這個「紅燈」,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做事的正確習慣。自律能力不就形成‬了嗎?這就是放權和問責。

在大方向確定的情況下,重點就看細節了。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做對了這5件事。

第一,積極正向的語言。

「怎麼能這麼磨蹭?怎麼又在偷懶?……」

別給孩子貼上這些負面標簽,妳說多了,孩子的潛意識就接受到了妳的負面暗示,他就會用行動來向妳證明,「沒錯,我就是妳說的這麼糟糕怎麼了?」

而積極的正向的語言是「我希望妳能做好、我知道妳能夠管好妳自己……」,給孩子樹立信念,我要學,我可以變好。

第二,不包辦。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比如什麼時間寫作業,什麼時間睡覺,周末該怎麼安排等等,給孩子掌控的,反而讓孩子產生了我能做到的自信。

第三,保持原則和底線。

決定好的事就要堅持,就好比回到家完成作業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周末可以玩手機,但是只能玩一個小時;自己的事必須自己做。

……

通過這些方式培養了孩子的自控力、忍耐力和責任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律。

第四,家長自己足夠自律。

父母的行為和有規律的環境,本就是在用榜樣的力量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自律原來是這個樣子。」

第五,父母聚焦在孩子的進步上,而不是成績。

把孩子的小進步小改變,用便利貼寫下來,然后伺機夸獎他、肯定他,讓孩子對自己變好這件事情滿懷希望。那慢慢的孩子不用妳催,他也會越來越主動。

這一點我這兩年一直在用,家里成長樹結出的「果實」,幾乎都是一個學期要撕一批,除了學習,更多的是為人處事、自理能力方面的成果。漸漸地他也會給我寫表揚貼紙,比如哪個菜的味道有進步,又比如廚房比較整潔……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

以上,共勉。

愿我們都在育兒路上越來越好!

這4種「面相」的孩子天生聰明智商高,占1個家長也要偷著樂
2023/03/20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會有「4大特征」
2023/03/16
「雙旋男孩找不到,雙旋女孩沒人要」,孩子頭上的旋有講究
2023/03/24
有3種準媽媽會生出高智商寶寶,她們的這些做法,值得女性們學習
2023/03/14
離職幼師對新手爸媽忠告,選擇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再擠也別怕」
2023/03/24
「媽媽,我碗里有根頭髮」,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理方式,彰顯情商高低
2023/03/20
兒子在公車上突然「喊肚子疼」,爸爸立刻報警,司機:孩子真機靈
2023/03/14
13歲女兒脖子有「草莓印」,媽媽發現后,一招糾正「女兒戀愛觀」
2023/03/14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
2023/03/14
龍鳳胎!婆婆不讓我「給兒子換尿布」 有一天趁婆婆下去買菜,我解開了包著兒子的尿布,馬上就明白!誤解婆婆,從內心感動到哭!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