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飲料,是孩子的天性
夏天,天氣炎熱,孩子們看到滿大街賣的飲料和人流中人手一杯的飲料,不免會產生好奇,想嘗嘗。
昨天下午,帶孩子去游泳。
在路上,孩子看到門前排隊的冷飲店,對我說:「媽媽,我想喝飲料,喝奶茶。」
我本能地對孩子說:不能喝。
可孩子依然不依不饒地想要,看著孩子的樣子實在不忍拒絕。
可想到飲料對孩子的危害,最終狠下心對孩子說:不能喝。
感受到我的堅決,孩子眼中含淚,生氣地對我說:我討厭你,你不愛我。
很多人不知道:奶茶喝多了,真的影響長個!
早有研究說:
「一個體重20公斤的小學生,每攝入35克糖,體內的生長激素就會停止分泌兩小時。」
圖片來源:《我是大醫生》
人民日報曾說:
在添加正常糖量的情況下,每杯600ml的奶茶含糖量相當於吃了 14 塊方糖。
一杯奶茶的含糖量約為 11-62g/杯,比孩子兩天所需的糖量還多。
不僅僅是生長激素停滯,女孩奶茶和高糖飲料喝多了,可能導致月經初潮提前。
奶茶喝多了,影響孩子記憶力
前兩天朋友抱怨,孩子白天愛犯困,晚上反倒很精神,抱著手機看個不停。
雖然家長也嚴格限制看手機的時間,但是就算按時躺在床上,依然來回「烙餅」,睡不著。
孩子說:「每次喝完奶茶,都會異常興奮,就是睡不著啊。」
不光是孩子,不少成年人白天喝一杯奶茶,晚上就睡不著,心跳加速、心慌。
那是因為,奶茶裡含有過量的咖啡因,比茶中的咖啡因還要高。
循序漸進,控制喝奶茶其實沒那麼難
孩子喜歡喝奶茶很正常,作為家長,偶爾滿足孩子,營造幸福感,但千萬不可貪多。
有一位家長說,她對孩子做過硬性要求,孩子喝奶茶就打。
孩子一臉委屈問:「為什麼別人的爸爸媽媽可以讓他們喝飲料,你們就不讓?」
不僅沒戒掉,反而孩子越來越逆反了。
從那之後,這位媽媽改變了自己的方式,適當放寬了要求。 先是跟孩子約定,一周最多可以喝一次飲料或者奶茶之類的飲品,制定好規矩。
另外把喝奶茶的危害告訴孩子,和他一起制定了「打敗奶茶」計畫,循序漸進減少喝奶茶的次數,從一週一次,到一個月一次。
面對孩子的需求,
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不明事理,只是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好奇心重,所以每次看到大人喝飲料,總想嘗一嘗。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身體,又不傷害孩子的心理呢?
1.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不強勢拒絕
若孩子想喝飲料,我們不應該強勢拒絕,而是試著去理解孩子,也就是做到共情。
當父母表現出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會願意考慮父母的意見,不會為了喝飲料而大喊大叫、大哭大鬧。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名網友的分享,非常棒。
她說,有天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玩累了、玩熱了,看到旁邊賣的飲料想喝,於是對我說:「媽媽,我想喝飲料」。
聽到孩子的話,媽媽沒有立即拒絕,而是對孩子說:「你是不是玩累了、玩渴了,想喝?」
孩子說:「不光是,我看好多人買,也想嘗嘗是什麼味道。」
聽到孩子的話,她沒有再拒絕孩子,而是對孩子說:「那媽媽買了,你只能嘗一下,少喝一點,可以嗎?」
孩子點頭,之後孩子也按照約定的那樣,少喝了一點。
其實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在有需求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尊重和理解。若此時,父母表現出的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也必然用信守約定來回應我們。
2.要求孩子前,我們要先以身作則
孩子愛喝飲料,和父母的關係很大。
當我們對孩子說:「喝飲料對身體不好的時候」,自己卻總拿著飲料喝,孩子就會對父母的話產生質疑。
孩子會以為不是對身體不好,而是父母不想讓自己喝。
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在孩子3歲前,堅決不在孩子面前喝飲料,在孩子3歲以後,我們也要減少喝飲料的次數,多喝白開水,讓孩子也逐漸習慣喝白開水,這樣孩子才會減少想喝飲料的欲望。
孩子想喝飲料,這樣的需求很正常,我們不要強勢拒絕,更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在理解孩子的情況下,適度滿足孩子。
在保護孩子身體的同時,呵護好孩子的內心需求,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
太重視孩子的身體而不顧孩子的心理,輕則讓孩子失望,重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只有兩者兼顧,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始于孩子讓我們為難的那一刻。其實,那一刻也恰恰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契機和視窗。
下次當孩子想喝飲料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從內心裡認可,孩子的渴望和感受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然後和孩子做好約定,適當地滿足孩子。
比如
告訴孩子,你理解他很想喝飲料,但也說出你的擔心:「我很擔心***,我不敢給你買這個」坦然、平靜地說,不帶攻擊情緒。
還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想辦法:「你很想吃這個,可我卻很擔心,我們一起想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
你可以和孩子想一些變通的方法:「要不這樣吧,咱們可以喝一點,100ml怎麼樣,喝完之後要漱口、刷牙……」這些,都應該是你和孩子一起商定的。
除了飲料,其他的零食,你也可以跟孩子做好約定。只要不超過你和孩子約定的數字,買什麼都可以,由孩子定,他來選,你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