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是要把自己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地體現在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教育細節中。——Wendy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但孩子優不優秀,這都與孩子生活的環境和從小的教育有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有以下4個表現,說明父母教育得很成功。
01
積極的鼓勵和讚賞
不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勵和讚賞的語言具有強烈的積極暗示的作用,而負面的標籤,最容易摧毀孩子的自信。
最近聽了一位心理學家的親子療愈課,受益頗多。
他在談到父母最不該跟孩子說的話時,提到了給孩子貼標籤的弊端。
就比如說當有人找他心理諮詢時,對他說:老師,我是個酒鬼。
他會說:「你是說,你有喝酒的習慣嗎?」
還有來訪者說:「我是一個抑鬱的人。」
他會說:「你是說,你笑得比別人更少一點嗎?」
這種回復讓人感到特別舒服和自在,他沒有去否定這些人的全部,而是指出你只是有這個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更容易改變。
一下子就給了人希望和生機。
同樣的,比如我們的孩子有一次期末考得不好,有的父母會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一個笨字,就不僅是否定了孩子這一次的考試,還連同以往的成績。孩子會很受傷和氣餒。
有的父母會說:「只是這一次考得不理想,讓我們找找錯在哪,下一次的進步空間就更大了。」
這樣說的結果就是給孩子新的鼓舞,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更容易找回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的成長有無限的可能和潛力,給孩子貼上標籤,相當於堵死了他往好的方向轉變的路。
不隨意貼標籤,及時地肯定孩子的努力,才會讓他釋放自己的光彩。
02
有人說:「最高境界的炫富,不是比家境顯赫,比名貴學校,而是你雖有金山銀山,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高境界的炫富,是培育出一位有教養的孩子。
在天津的某個地鐵上曾有這樣一幕:
一位男子在車廂內肆意地剝起了大蒜,蒜皮掉了一地。
這個時候只見一個女孩蹲了下來,把蒜皮一一撿了起來,隨後帶出了車外。
一個舉手投足的細節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有教養的女孩真美。
當別人感歎女孩的舉動時,女孩卻說:「其實我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看到地鐵內有垃圾,影響城市面貌,平常我父母就是這樣教我的。」
什麼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人說,最貴不過教養,最難不過修養。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有教養,是孩子可以受益一生的財富。
03
孩子受委屈時
會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體會,除非我們對一個人特別信任,才會把自己私密的事情分享給他。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在父母那裡感到安全,關心和信任,才會吐露自己的心事。
如果你家娃總是什麼事兒都憋在心裡,自己默默忍受,就要反省下,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知乎有位媽媽問:為什麼兒子遇到什麼事,都不跟我說了?
她提到了這麼一件事,說有一次兒子幫忙提東西,才發現他的右手一直在抖,在她的一再追問下,才知道是在學校打籃球扭到手了。
原本在學校還貼著膏藥,回到家怕被媽媽發現,就把膏藥撕了。
這位媽媽的第一反應是,先惡狠狠地把兒子罵了一頓,還質問「為什麼這麼不小心」,孩子一聲不敢吭,之後才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從媽媽的態度,就能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了,怕被媽媽責駡,孩子選擇了寧願忍著痛苦,也不要暴露在媽媽面前。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 孩子寧願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
當孩子犯錯或者惹禍時,我們不妨先放下責備和追問,去傾聽孩子的需要,跟孩子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接納孩子此時的心情。
責駡和懲罰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也讓孩子心門緊閉,不敢和父母交流和溝通。
家庭應該是孩子受傷害時的避風港,
父母要做能給孩子排憂解難的朋友。
04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一個從小獨立的孩子,才能從容地應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事情。
獨立,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綜藝《少年說》有這樣一幕:
男孩控訴媽媽老是逼迫他做家務,刷碗、擦地、摘菜、做飯等等。
但這位媽媽無視孩子「做家務影響學習」的控訴,而是告訴孩子,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務促進學習,家務關乎婚姻和家庭幸福。
這位媽媽最後還用金句總結:如果兒子以後也是泡的了書房,下的了廚房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會很幸福,他的另一半也會很幸福。
孩子優秀而獨立,是每位父母最希望的。
為人父母,要大膽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捨得用孩子,他才能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以上就是一個優秀的家庭,共有的4個跡象。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育,孩子成長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深深考驗著父母的養育智慧。
父母做到4點,培養出一個優秀,陽光又自信的孩子。